1.提升个人能力
保证学习能力。这个学习能力不仅仅指的是学术成绩﹙gpa﹚,更是培养和保持学习的能力,因为这项能力有工作中也是体现个人差距的主要因素。
提高外语能力。外语能力在现今社会逐渐成为了应聘的标配能力,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最好同时掌握两以上外语。对于企业而言,招聘海归的一大原因也是因为他们的外语能力。所以在海外求学期间,一定要注﹚加强对语言的学习,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
拓展个人的眼界和格局。珍惜学校的各种资源,如很多高校都有各自的交换生项目。留学生可以借此机会去其他城市或国家,体验更多样的教学和人文风格,进而增强自身包容性。
增强适应能力。海归的适应能力普遍较高,因为他们在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需直面问题不要逃避,积极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
2.充分利用学校的就业资源
不同大学能够提供的就业资源的水平不同。有的学校因为合作企业较多,学生找工作并不会特别困难;有的校可能因为本身排名优秀,学生毕业后靠着学校的名气就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学校与企业有定点合作和招聘。因此,留学生如果希望在求学期间实习就业,学校能提供怎样的帮助,是迈入就业市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以美国为例,很多综合性大学都会为学生提供与校企的合作项目,为学生增加就业机会。
3.积累各种实践及工作经验
实习或工作经验是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企业都看重的个人条件。因为工作经验越多的人,意味着企业培养他所需要耗费的成本越低,同时他能够更快的为公司创造价值。在留学期间进行相关实习实践,不仅仅是把知识转化成实战经验的途径,更是积累人脉、拓展视野的最佳途径。而这,其实也是令很多中国学生头疼的问题。从小的应试教育虽然培养了他们对书本知识的追求,但大都因为繁重的家庭作业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意识去积累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经历,更何况实习工作了。所以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积累经验,弥补此处的短板是重中之重。
4.选择合适的院校
可以从各个院校的优势专业、排名、费用、就业资源、学制、课程设置等方面综合考虑,找到适合自己的非重要,而不要一味地追求院校排名,只作参考即可。因为国外院校排名的很多评比标准是和留学生没有太大关系的,比如学校设备设施的修建成本。很多大学可以通过花钱修建图书馆等设施来提升自己的排名。
5.提前规划
大部分海归都是在临毕业前半年才开始准备求职的事情,但对于就业这件事,应该在他们拿到 offer 的那一亥就开始思考和准备的。不然对于就业的准备时间不够,无论国内或者国外,都较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甚至可能错过应届生的招聘季。
如有更多问题欢迎咨询!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中国香港留学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