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读研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的选择。然而,与国内统一初试、分别复试、可以调剂的考研方式不同,日本的大学院考学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每个学校的要求、考试方式、考察范围都大不相同。这就要求备考日本修考的同学具备一定的情报收集能力,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大学院进行备考。也无怪乎有的人说日本考学“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在不读研究生而选择直考或从语言学校备考的情况下,基本上一个人的精力最多只能备考3-5所大学院。因此,在正式开始修士备考之前,首先确认好自己想要攻读的方向,然后查询各个学校官网的募集要项进行备考。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名古屋大学的情况。名古屋大学人文学研究科专业众多,也是名大留学生最多的专业之一。其中招生最多的是日本语教育等日本语学专业;想要报考文学类专业的同学,如果是日本文学方向的话,除了日本文学专攻以外,还可以考虑日本文化学专业,此外还有特色专业性别学专攻,该专攻有四个不同方向可选择:文学、传媒学、经济·劳动与性别理论。中国文学方向可以报考中国语中国文学专攻。
由于每个专攻的侧重点与笔试内容都不同,建议大家在综合考虑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备考的时间、感兴趣的研究视角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与专业。
b.研究计划书的写作第一步:选题
基本上所有大学院的出愿,都会要求考生提交一份研究计划书。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但是教授希望通过研究计划书考察的东西本质上是一样的,那就是学生的【基础专业素养】【学术写作能力】【思辨论证能力】三样东西。
一篇好的研究计划书,可以说是决定日本大学院考学的关键。但是,光有一个“投教授所好”的题目还不够,作为教授对考生学术上的初始印象,一定要静心打磨研究计划书的结构、内容与学术日本语的表达。
首先是研究计划书的结构,亦即大纲。确定研究计划书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通过这个研究,想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第二,这个问题产生于什么样的背景中。
第三,这个问题为什么值得研究。
第四,你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第五,你预计得到什么样的研究成果。
解决了上述的五个问题,那么,研究计划书中的【研究背景】【先行研究】【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几个部分的内容自然也就手到擒来了。其中,【先行研究】是重中之重。
第三步:先行研究
学术研究中的任何一个新的课题,都诞生于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之上。通过先行研究,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该课题【目前的研究现状】。总结前人已有的成果、不足,学习其方法、经验,更能确定我们研究的方法、意义与创新性。所以才说,先行研究是一篇研究计划书的核心。不仅因为它占据研究计划书内容的一部分,更因为它与研究计划书中几乎每个部分都息息相关。
有了初步的课题之后,基本的先行研究的步骤,是检索相关的论文、阅读相关的专著,以总结该领域内有关研究的成果。
国内的先行研究,主要是通过检索关键词的方式在知网上寻找相关的研究;而想要阅读日本的先行研究,相对而言就要麻烦一些。主要的手段还是通过在cinii上检索相关关键词,寻找已经发表的论文中与自己研究相关的内容。
但是,cinii上并不是每一篇论文都能够下载到全文。这种情况下,一般只能通过各个大学的图书馆进行“借调”,一般只有校内的人才能使用。尤其是对没有渡日直考的同学而言,日本的先行研究推荐以专著为主。可以在日亚购买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入手相关的专著并转运回国内。
第四步:研究计划书的学术写作规范
在构思好研究计划书的大纲、并完成大部分先行研究以后,总算进入到了研究计划书写作的正题。有了好的骨架还不够,在填充“血肉”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相关的学术写作规范。
在这里推荐一本我在学校上《学术日本语》课程时使用的教材:『レポート・論文を書くための日本語文法』。这本书是专门针对留学生编写的,对于学术写作入门帮助很大。例如,书中区分了经常被混淆的书面语与口头语,为了使一段话逻辑清晰如何活用连接词,以及留学生语法上经常犯的错误。
c. 考前联系教授
在初步完成研究计划书(建议为研究计划书至少预留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后,就可以着手开始联系教授了。当然,这还是取决于各个学校的规则和教授的个人习惯。有的学校在考试期间为了保证公平,是不让学生联系教授的;还有的教授自己平时比较忙,不喜欢学生发邮件打扰(一般这类教授在主页上不会写自己的邮箱地址)。但是,大部分教授还是乐于接受学生们提前联系的。
考前联系教授,除了和老师套套近乎以外,最关键的其实就是确认老师【今年的招生情况】。如教授今年是否名额已满、是否临近退休不再招生、是不是要去海外研学本年度不便招生、是否职务有异动……等等。
由于教授的这些“最新动向”很少写在官网,只有通过提前联系教授,探探老师的口风,才能避免成为考试的“炮灰”。教授一般也不会直接言明自己的招生情况,但只要是在邮件里鼓励学生报考,基本上就是今年正常招生的意思。
d. 语言成绩
我将语言成绩放在考前准备的最后一部分,并不是因为语言成绩不重要,而是因为它应该规划在更早的学习计划之中。
人文类学科,尤其是文学相关的专业,n1是入门的要求,而且近年来随着日本留学越来越火热,语言成绩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我是19年申请的名大研究生,当时只要求了n1,对成绩并没有要求;而查看今年的研究生要求,可以看到是“建议150分以上的学生报考”了。
笔试的准备建议与考前准备同步进行,至少预留出2个月的学习时间、半个月的复习时间、半个月的练习时间。
关于笔试的内容,就如文章开头所说,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侧重点都各有不同。因此,建议大家在联系完教授后,如果教授有回信的话,可以进一步请老师推荐备考的书目。(但是不要贸然询问考试的范围、重点之类的问题,容易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阅读相关的教科书进行备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勤做笔记】。我刚开始读日本的专著时,一心图“快”,只想着快点看完书准备练题,结果等到真的需要用这些书里面的理论、论证时才发现自己只是“觉得自己读懂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记住。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看似会让读书的节奏变慢,但在摘抄、写批注、分析论点的同时,无形中加深了记忆、复习了日语的各种表达、锻炼了自己学术思考与表达的能力,可以说是“事半功倍”了。并且,有了笔记,之后想要回顾梳理相关的内容也会非常方便。
b. 练习过去问
在读完相关的专业书籍,有了一定的专业素养之后,就可以着手开始准备练习过去问了。过去问一般可以在学校的官网上找到,如果没有的话,可以邮件咨询教务科的老师。
练习笔试的答题需要注意的事项,基本与研究计划书写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类似。主要就是注意以下两点:
1、【逻辑清晰】。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围绕自己的论点进行充分且严明的论证。老师通过我们的回答,主要想要考察的正是作为一个大学院生,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论证能力和学术思辨能力。很可能你回答的内容或者你的观点在老师心中并不是100%正确,但是你的逻辑思辨能力合格,老师认为你有做学术的潜力而给予更高的评价。反之,再正确的内容,如果缺乏论证的能力,则很容易让人认为这个学生是在“背死书”,而不会灵活运用自己掌握了的知识。
2、学术日语的表达。学术日语的表达与生活日语有很大的不同,包括词汇的使用、接续词的使用等等。需要平时在阅读日语的专著时就多积累相关领域的表达方式。
最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查看过去问,我们可以确认自己【备考的重点】。以文学专业为例,文学类专业下一般有古典、现代、理论、批判等好几个主要研究方向,以名古屋大学为例,它的简答题是十选四、论述题是三选一,那么我们就可以着重准备与自己研究最相关的那一个方向,深入挖掘、复习,考试时也只需要选和这一个方向的题目作答。
但如果有的学校要求各个方向都要至少选一道题作答,那么就必须全面地准备各个可能考察到的方向的内容,尽量在考试的时候不要开天窗。
另外,通过总结历年过去问的内容,可以找出老师们出题的喜好和考察的侧重点。如,几乎每年都会有考察明代戏剧史的题目,那么就可以在复习时注意深入复习这个题目相关的内容。
3、备考之面试
相比较而言,笔试可以通过过去问总结考察的侧重点,但面试则随机性较强。我询问了今年合格的好几位同学,发现彼此之间被问到的问题基本没有重叠。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名古屋大学面试的基本情况,以供大家参考。
a,名大人文学研究科的面试很少问考生的个人情况,如打不打工,志愿动机之类,这方面的内容可以不用准备。
b,基本会提问:概括自己的研究计划书。作为给面试官的初始印象,这道题很关键,建议用心准备时长3分钟左右的回答。
c,细读自己的研究计划书,想出自己写的每一句话可能被问到的点。尤其是自己提到的专业概念要倒背如流。老师们提问的重点就是研究计划书里的内容。
d,日语表达方面,推荐一本『留学生のため 考えを伝え合うプレゼンテーション』。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口语上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回应质疑等等,非常实用。
结语
总结而言,名古屋大学的入学难度虽然不算非常高,但还是需要提前规划好备考时间线,做好情报的收集、整理工作,并且好好练习自己的书面与口语日语。
作为参考,分享一下备考时间线。因为笔者是研究生,所以就没有提前联系老师这一步了。不过名古屋大学并没有很明显的优先收研究生的倾向,也有很多优秀的同学直考合格。另外,虽然我准备了笔试(当时募集要项还没公开,不知道冬季入学考试是否取消笔试,所以以防万一还是准备了),但是实际上当年考试并没有笔试。所以笔者的时间线仅供参考,大家准备得越充分越好~
10月 研究生入学·开始修改研究计划书·阅读专业书籍,大约每周读完一本并做好笔记
11月 读论文、先行研究·完善研究计划书·学术日本语的学习
12月 准备出愿·学术日本语的学习·改研究计划书终稿
1月 练习日语口语准备面试·看专业书
2月 考试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中国香港留学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