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及“艺术设计“时,在你头脑中自动生成匹配的标签是什么?
艺术就是画画?
非传统意义上优秀生的选择,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另辟捷径。
艺术设计生的未来就业环境比较受限,能否找到理想工作?
这些标签可能是过去传统教育对“艺术设计”造成的误解和片面认知。
无论是当下国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中国企业对品牌意识的觉醒,随之经济文化市场的需求,国际地位的崛起,具备植根中国文化的同时兼具国际视野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已是当代刚需。
为艺术烧钱,值不值?
不久前小米被推上热搜,这次不是因为产品本身,而是发布了一个“发福版”的新logo。
这个logo是由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花了三年时间亲自操刀,发布会上他讲到:科技越是进化,就越接近生命的状态。尽管如此,对于200万的设计费的议点,自成两派。
有人认为变个框,圆润点,我也会。
也有人看到计师的这个圆润曲线不简单,是将小米品牌融入东方哲学的思考,从“科技与生命的关系”出发,揉搓了哲学、数学、科学,经过无数次对曲线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值得!
与此同时近期的“奢侈品报复性消费“的新闻也值得思考。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年支出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 bain & company的一份调查报告已显示,中国人是世界第一的奢侈品消费者,在过去的一年中国人买走了全球近一半的奢侈品。
中国人既然如此热衷于大牌,也无比肯定海外大牌设计师的能力,华夏五千年历史对美的创造和沉淀也从未止步与匮乏……
但我们为什么依旧没有设计师可以做出像dior、chanel一样可以影响世界的中国品牌。
换个角度看:
人才缺乏痛点,正好是教育需求点
2014-2018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11052亿元增长至387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97%,占gdp比重由2.75%增长至4.21%,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
福布斯排行榜上占据前十的有5家互联网公司,3家时尚品牌公司。
从国奖的选拔和公派留学的优先选择可以看出,国家在人才需求方面急需交互设计师、体验设计师、服务设计师、信息设计师和时尚设计师或是交叉学科人才。
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变化和革新,国家也将增加海外新兴学科和技术的人才收集。
中国国际教育领域的艺术天窗,谁来打开?
从过去的“中国制造”,到如今的“中国消费”,那么未来的“中国创造”希望在何处?其实显而易见的答案就在“中国教育”。
近三年来,我国艺术专业留学生群体每年都保持100%左右的高速增长,其中最炙手可热的专业是:服装设计和平面设计。
未来的中国市场对国际化艺术、创意、设计类人才的需求将大大提升;相应的,未来的艺术创意人才将不止是纯艺术设计,也同样需要优秀的跨学科整合能力、逻辑思维、领导力等核心能力作为立身之本。
正因如此,中国教育的前驱者已经看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前瞻性以及缺乏性,为更多的中国孩子提供需要更专业、更优质、真正国际化的的艺术教育平台。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中国香港留学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