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師資
澳門大學不斷拓展與海外大學的網絡,搭建更多國際合作研究的平台,積極與葡語國家保持緊密聯繫,和多所世界頂尖大學合作推出雙聯課程學習計劃及聯合培養博士後項目,從全球各地吸納頂尖的學術精英,建立了一支國際化的卓越師資隊伍,當中有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葡萄牙科學院院士、美國金屬學會會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士、美國教育研究學會會士、 ieee系統人機及智能自動學會主席、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澳門大學不斷加大力度引進高水平人才,為老師創造優渥條件,激發潛能,攻堅前沿。此外,還推出“澳大濠江人才計劃”,培養本地年輕學者、吸引高端人才留澳發展。
獨特書院制
澳門大學建立亞洲最具規模的住宿式書院系統,以書院系統作「四位一體」整合的平台,實踐全人教育,在澳門的大學中獨一無二。現時建立了10所書院,包括曹光彪書院、鄭裕彤書院、張崑崙書院、蔡繼有書院、霍英東珍禧書院、呂志和書院、馬萬祺羅柏心書院、滿珍紀念書院、紹邦書院及何鴻燊東亞書院。書院與學院相輔相成,以體驗式課程規劃提供全人教育的環境,旨在創造多元文化和富於啟迪的環境,培育具自省能力、關愛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學生。
前沿研究
澳門大學採取以問題為導向的策略,聚焦世界尖端學術問題,並充分發揮綜合性和多學科優勢,集中資源發展優勢研究領域,同時大力建設一流研究平台,加強跨學科交叉研究,尤其是文理科之間的合作,努力在相關研究領域内具備全球學術領導力與國際聲譽。同時加強創業及知識轉移,提升科研成果的社會影響力。澳大創科有限公司和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大力支持大學產學研發展,融入大灣區及參加國家科研項目,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培養新興產業。
全力支持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藥質量研究、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智慧城市物聯網)、三個重點研究方向(腫瘤精準醫療、先進材料和區域海洋工程)、三個交叉研究領域(人工智能、認知與腦科學和數據科學),以及三個人文研究平台(澳門研究中心、亞太經濟與管理研究所、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的研究發展。鼓勵跨學科合作,打破學科壁壘,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和現代科技的結合。
根據國際論文資料庫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wos)顯示,高端學術期刊論文發表數目由2009年的140多篇增至2018年的1,500多篇,獲引用24,000多次。芯片研究是澳大的主要方向之一,旨在研究開發模擬及混合信號集成電路和系統,並建立先進的研發平台。芯片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在國際固態電路會議發表論文數量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英特爾(intel)。中藥研究是澳大極具特色的研究領域,致力中醫藥品質及國際標準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創新中藥產品獲國際發明金獎及40餘項澳門科技特別獎。
服務澳門
澳門大學在包括文史、社會、法律、教育、商學各領域的澳門研究,一直不遺餘力,為提升澳門文化精神生活以及促進本地社會福祉,提供實證數據及學理分析,作為文化及民生政策的學術基礎。「澳門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和「澳門中小學生科技實踐基地」以服務澳門的基礎教育發展,發揮為澳門培養人才的基礎平台作用。與此同時,發揮澳門大學的獨特優勢,構建平台助力澳門打造“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培養中葡雙語人才,中國歷史文化人才,數據科學人才,創新創業人才,物理、化學及生物科學人才,為澳門的發展定位作出貢獻。
環境育人
在國家和澳門特區政府的支持下,澳門大學在2014年遷入新校園,奠基儀式由前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臨主持。校園面積約一平方公里,與澳門氹仔島一河相連,背倚蔥綠秀美的橫琴山,整體規劃強調「以人為本」、「環境育人」,為師生提供一個適宜學術思考的田園及樸素的學術特色的育人環境。校內教學設施一應俱全,包括館藏豐富的圖書館、大學會堂、游泳池、綜合體育館、射箭場、籃球場、攀岩場、健身室等。
想要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请看最终篇!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中国香港留学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