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前去美国读大学,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或是博士生,中国学生打交道最多的是教授。例如,学生们在大学官网上看教授介绍时,有的是assistant professor,有的是associate professor,有的是professor,还有的是带有前缀的xxx professor ...
那么,这些称呼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美国的教职制度,想往大学教授职位发展的小伙伴也可以参考哦~
美国大学教授一般分为两种,终身教职通道(tenure tracked)和非终身教职通道(non-tenure tracked ﹚。
终身教职通道
简单说,终身教职(tenure)指的是一位专职大学教师在通过学校试用期的考核之后,除非特别原因,教师拥有终身任教的权力。通俗点说,获得终身教职相当于拿到一个“铁饭碗”,也有点类似我们常说的“编制”。
严格来说,终身教职和“编制”类似,但两者并不相同。
最大的不同在于,在中国大部分高校,编制是一入职就有的。而对于在美国四年制高校工作的教师来说,在获得终生教职之前,要经历一段七年左右的试用期。
只有在这七年之内,顺利通过终身教职考核(tenure review)才能拿到终身教职。这个过程非常残酷,淘汰率很高。美国学界有非升即走的说法(up-or-out), 七年的试用期到期,通过考核的,则由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升为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而没有通过的,则被解雇。
副教授上去,就是正教授﹙full professor﹚。
非终身教职通道
那么文章一开始说到的xxx教授就是指一些特别有名的教授,称之为教席教授(titled professor ﹚ 。
教席教授的职位通常是某个慈善家或者公司捐助的,既是一种荣誉,也可以补贴教授的收入,并为教授提供录用一位博士生的费用。一些大学通常会以这种职位来吸引那些水平高有影响力的教授。
此外,一个教授如果在一个大学访问,或者在一个大学短期讲课,通常被称为客座教授(visiting professor ﹚ 。如果大学里的很多教授因为与其他系合作,常常也会被那些系任命为兼职教授(adjunct professor ﹚ 。
很多系为了提升学术影响力,会把大学里其他系的教授请来做兼职教授,而后者为了便于合作,尤其是便于从其他系招收博士生,也会接受这种邀请。
教授们的工作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教授们一般都做什么工作。虽然每个学校的定位不同,但是教授们的工作可分为三类:
教课(teaching),科研(research or scholarly work),以及服务(services)。
授课
很多定位以授课为主的学校,一学期的指标通常是3-4门课程。而对于以研究为主的学校,每学期通常是1-2门。此外,在那些以研究为主的学校中,如果教授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可以用经费去买断(buy out)教课任务。相应的,不同学校对于教课的考核也会不一样。比如以教课为主的学校,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以及系里资深老师的听课评价至关重要。学校规定,在评审终身教授时,如果教学不过关,可以一票否决,无论科研实力如何。
科研
按照科研活动程度,美国对大学的分类有 r1 (最高程度的科研活动),r2(较高程度的科研活动),r3(中等程度的科研活动),以及其它学校。通常 r1 和 r2 被认为是科研为主的学校,教课任务并不重,但对科研的要求就相对高标准。
比如在 r2 等级高校获评终身教授需要每年至少2篇文章、以及在助理教授阶段获得重要的科研基金。很多 r1 等级高校,晋升到终身教授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文章和基金,还需要看科研贡献:比如文章的被引用次数、是否有媒体报道、是否被圈内权威所认可、是否被邀请去重要的会议作报告等等。
授课为主的高校,教学是最重要的任务,因此科研的考核指标相对宽松。比如从助理教授晋升到终身教授,平均每年一篇文章就足够了,具体看所在学校的要求。
服务
比如,系里需要招人,一些教授就组成一个委员会筛选简历,确定面试人的名单并负责面试接待。现在高校助理教授的职位越来越少,一个职位往往能吸引上百甚至更多人应聘,因此甄别出合适的面试人选很费功夫。
又比如,学校打算课改,开设一些新的课程,这就需要从不同的学科中抽调教授来一起讨论制定。此外,很多服务是与科研相关的。例如,给杂志审稿,当编委,或者参与学术会议的组织,都既算科研也算服务。
在晋升考核中,服务的权重比教学和科研低,但也是必要的一项指标,需要体现出教授对学校以及社区的贡献。
终身教职通道和非终生教职通道的区别
简单来说,终身教职通道要求教员在三个领域﹙教学、研究和服务﹚表现良好,其中一个领域表现卓越,另两个领域表现充分。
而非终身制通道要求教员应在两个领域(教学和服务)中表现出色,其中一个领域表现卓越,另一个领域表现充分。
文章最后聊聊“教授治校”。在美国(乃至全世界)早期的大学里,教授们是大学的主体。今天,在英语里用来形容教授这个群体的faculty一词,原意是“天赋的能力”。这个词用来形容大学的教授们时,其含义是“一个具有天赋能力的群体”。在美国的大学里,只有终身教职通道上的教授才有资格管理学校, 而且管理的范围也只到系这一级。
在美国大部分大学里,每次系里制订或者修改规章制度,比如规定学生获得学位的要求,一般都要由系里全体教授(不论级别高低)通过。在制度执行过程中,除了在教授晋升问 题上资深的教授更有发言权外,其他事务,则不分新老或资历深浅,各个级别的教授拥有的决策权完全平等。
在研究型大学中,关于科研方面的评估分量最重,只有在该委员会中得到过半数(甚至是三分之二)票数支持的助理教授,才能上报给学院批准。而关于研究生的录取,则会由另一个委员会操作,具体做法也是按照事先商量好的流程来。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中国香港留学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