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加上美国历史最“奇葩”的总统川普,先后挑起争端,不少专家学者把录取率降低归结于“歧视”,但耶鲁大学表示,这“与歧视无关”,招收率降低另有原因….
最近,美国大学注册和招生人员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iate Registrars and Admissions Officers)调查研究发现,参与调查的250所美国院校中,中国本科申请者减少的占25%,中国研究生申请者减少的占32%。
实际上,美国高校在减少招收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同时,给出了一定原因,耶鲁大学表示,减少招收中国留学生,主要原因还是在学生自身!
“ 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让我非常痛心。 ”耶鲁大学教授曾这样表述。
过去很多年,中国学生在初期的学习成绩大多比较优秀,后来做博士论文研究时虽然未必突出,但也说得过去,可是等到毕业上学术市场找教职岗位时,表现欠佳,没办法找到一流大学的教职。
以2015年为例,美国TOP30金融系的毕业博士中,来自中国的不少,但找教职岗位最成功的是去了加州理工学院,这个高校当然不错,可是,这么多中国博士生中没有一个被TOP10大学或前TOP15金融系招聘。
中国学生从小就被灌输“听话”“顺从”等观念,没机会锻炼讲话辩论。长大后即使想学习辩论、学习作报告演讲技巧,也很难改变从小被迫养成的“听话不作声”习惯。
不只是耶鲁,哈佛大学教授也曾表示, 中国留学生更热衷抱团,这样不仅影响语言和文化的融入交流,还对融入当地朋友圈缺乏主动性,这种习惯养成后在他们走入外企职场后就会显露出弊端。
他说:“无论是价值观还是习惯,比如说他们在美国的企业里很多是outside office,你要是不去看球,不跟大家一起去吃饭、看球、玩儿,那就很难加入领导圈。”
中国留学生为何“败”给印度留学生?
从美国硅谷企业偏重录取印度留学生的现状来看,除了地区保护主义之外,还有两国学生之间的差别。
虽然印度人说英语也带有口音,但他们从不惮发声;而中国学生说英文基本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要走到高层,用英文辩论,阐述观点的时候就弱势一些。
印度学生在一起,经常用英语讨论,不惜时间和精力;而中国学生则显得沉默,唯恐“祸从口出”,也意味着容易错失良机。
除此之外,中国学生相比于印度学生,还有一个劣势:印度是英文为主。在印度,他们受到英国传统的或者是英国习惯影响更多,而中国留学生更怯于开口交流。
看出来了吧!我们需要去表达,需要去交流,突破这种“软实力不足”的局面,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如鱼得水,具备更强竞争力。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中国香港留学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