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留学回国之后,现在也工作了七年多,前段时间一起聊天的时候也聊到了这个话题,在此也分享我老铁留学的经历体验。
1. 留学是为未来人生的积极“扩容”
学生时代里,大家应该都有一种体验:每到一个阶段都会有人为你安排一个学习阶段的终极目标,比如中考、高考,但到了大学之后,突然目标不再是考试,而是找一份好工作。
这真的是一个差异性特别大的目标,因为我们很难量化“好工作”的标准:编制?工资?自由?然后大学期间大家都想尽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至少在大四的时候一定是这样。
毕业之前就仿佛是我们组装自己这台“电脑”的过程,每一个考到的证书、每一份实习证明都是在添加配件、升级装备,就等待毕业的那一刻把“电脑”推销出去。
但“电脑”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大家同样都可以办公和娱乐,所以在基本功能之外,电脑的运行速度,待机时间,画质音质等“特质”,往往决定了你是否会被优先选择。但是在国内大学,大家能够获得的“装备”大同小异,比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或者从业资格证书等等,而留学经历以及国外学位证书却不是很多人都可以拥有,即使现在出国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但对比大学生的人群基数,还是依然属于少数派,所以经常会看到招聘单位列出“海外留学经验者优先考虑”这样的标准来筛选大量的应聘者。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招聘单位认为海外留学经验者通常在外语水平、国际化视野、多元文化包容度、批判性思维、独立性等“特质”上都优于没有留学经历的人。
所以仅仅是为了招聘单位看重的“特质”去留学,也都是很划算的,尽管我们无法保证自己留学的时候是否都能获得这些“特质”或者对不同“特质”掌握的程度,但至少你会比没有出国读书的人有更大概率拥有这些“特质”。另外,留学的经历也能为自己创造经济价值,《2018年海外留学生回国趋势报告》中就显示海归的工资虽然在回国第一年与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年均收入差不多,大约在5万。但是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工资的提升会更快,工作三年以上的海归年均收入就有20万,而国内毕业生仍在10万左右。总体来说,出过留学固然会先投入一笔不小的费用,但是相应获得的个人成长机会以及职业提升机会是非常大的,所以整体的回报率依旧非常可观。
2. 留学是为了提升判断“优秀”的标准
我认为成长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对比这个事情实现的,不论是与别人家的小孩做比较,还是与过去的自己做比较。
小时候的我们可能认为“优秀”就是语文数学期末考试双百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平台不断提升,我们认为的“优秀”可能就变成了奥数冠军、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等等,你对“优秀”的判定标准也会一直随着自己眼界的提高而提高,而眼界的提高一定会让我们为自己设置的“优秀阀值”也越来越高。但是你永远无法获得认知范围之外的优秀,简而言之,如果你不知道“更优秀”是什么样子,你就不会成为更优秀的人,而出国留学会让你获得更多的机会去遇见优秀的人,特别是遇到不同标准之下的优秀的人,从而启发自己朝着“更优秀”成长。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中国香港留学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