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带大家换个思路 ,为想要申请不同专业的申请人规划出“疫情下”的独特背景:
01
申请MPA/MPP
MPA/MPP专业致力于培养公共事业管理者、非营利组织领导人、政策分析专家等,未来的职业方向也是在政府、公共管理、非营利组织等领域,希望申请人能够在申请经历中体现很强的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疫情之下,换个思路 : 就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决策机制和流程、对疫情发生后的社会状态做深入研究,思考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如何高效运作等,主动参与甚至组织志愿者活动;
02
申请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学习如何为爱而奉献”,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公共福利,关注实际行动与效果,具有大量志愿者经历、有一定心理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申请人非常受青睐, 疫情之下,换个思路 : 调研疫情后各类民众的心理状态,进行访谈、尝试排解他们的心理创伤等,主动参与甚至组织志愿者活动; 。
03
申请传媒类
新闻传媒者除了不加修饰地呈现现象外,还善于通过挖掘细节来追溯人性、问责系统,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精神、批判性思维与社会热点敏感度是传媒人的必要素质, 疫情之下,换个思路: 观察疫情不同时间段媒体的反应,参与疫情报道、采访医护人员等;
04
申请公共卫生
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环境健康等公共卫生中的各类方向成为了疫情期间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作为距离“病毒”最近的专业之一,公共卫生专业既承受了众人对初期疫情控制不满的宣泄,也在中后期发挥了疾控、预测、防护等方面的作用,这是时代赋予公共卫生人的使命感,完全能够也应该在这个特殊时期,贡献自己的力量, 疫情之下,换个思路: 观察各公共卫生组织(如疾控中心、卫健委等)起到的作用,阅读冠状病毒的相关论文进行综述研究,对比非典、埃博拉等各类流行病的扩散进度或公共卫生部门的反应,尝试建立流行病学关系,从公共卫生角度采访医护人员等;
05
申请生物
与公共卫生专业的防控、预测等“治标”功能相比,生物学类则是与分析病毒传播感染机理、研究开发疫苗等“治本”行为距离更近的学科,“生物的时代”来临与否尚无定论,但相信这是生物(以及医药)专业最受关注的时代,也许申请人们没有机会拿到本次病毒的样本,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展开相关研究,但以古论今, 疫情之下,换个思路: 阅读冠状病毒的相关论文进行综述研究,尝试对比非典、埃博拉与新冠病毒的基因等;
06
申请计算机、数据科学
有句话叫做“技术是中立的”,还有句广为人知的广告语是“科技以人为本”,身处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作为强有力的工具、数据分析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可以在各个领域影响着生活与发展,而能够灵活运用技术和工具推动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则是计算机、数据科学等专业非常看重的能力和素质,既体现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又展现了自己“人性”的思考, 疫情之下,换个角度: 开发疫情期间的各类实用APP(比如快速判断是否小区居民、远程学习优化插件、疫情新闻爬虫程序、确诊/疑似车次搜集程序等),根据公开数据尝试建立流行病学关系、预测新冠病毒扩散速度等;
07
申请统计
如何查询利用公开数据开发建立模型来解读、分析与预测实际问题,是统计专业最为典型的应用,疫情期间我国政府尽全力开放了各类与疫情传播、发展动向、覆盖面等相关的数据,给予了统计专业同学难得的数据库, 疫情之下,换个思路: 根据公开数据尝试建立流行病学关系、预测新冠病毒扩散速度等;
08
申请经济学
经济理论与经济规律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分支,经济学需要申请人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出色的数理分析能力,长达数月的“封城”与延迟复工,势必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疫情之下,换个思路: 思考疫情如何影响中国的宏观经济与进出口贸易,中小企业在疫情后的存活情况,对比非典与新冠病毒对市场的影响等;
09
申请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民族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宗教关系、地域关系等,研究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与经济、历史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文化研究等息息相关,通常,国内的人文学科申请人科研能力一般、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与严谨的研究素养,而本次影响了国内外的疫情正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对照研究平台, 疫情之下,换个思路: 对比国内外对新冠病毒的反应及举措,研究不同政体的态度,研究国际间如何互助等;
10
申请法律
虽然科研并非法律专业申请人的必需经历,但美国众知名法学院仍然非常欣赏能够体谅众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坚持道德约束、具有辩证思维的申请人,人权、法理基础等也是中西方法学领域差异的体现,在做过一定法律实践训练的同时,若是能通过观察思考体现自己的思想高度,在申请过程中一定能够脱颖而出, 疫情之下,换个思路: 如何看待疫情期间的线上审判/远程法庭,疫情期间雇主与雇员的劳动关系如何维持,“隔离”是否意味着对人权的侵犯。
……
除了以上的专业外,包括教育学、商业分析、社会学、电子工程等各个专业都有着可以换个思路寻找机会的可能。
总之,疫情影响了每个专业不同的申请人,但并不是所有的影响都是消极的 ,通过我们专业的团队来指导和规划,完全能够结合专业背景来给出让自己脱颖而出的计划,不仅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还能够让申请人充分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相信这些经历能够让你们更加优秀,有机会争取到更好的录取,还让你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与能力,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
再过5年,10年,再回忆起2020年,你们想起的不再是申请的准备,想起的不再是录取了哪些学校,而是这场影响了全国乃至全球的疫情,更是自己在这场疫情中为不同人提供的哪怕一点点的帮助,做过的哪怕一点点研究。
申请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过程,成长才是贯穿一生的美妙经历。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中国香港留学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