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组数据,摘自于2017年国内某教育机构发布的《中国海归就业报告》,这份报告调查了国内25个主要城市的3700名海归学生的就业情况,并综合了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多家国内大型招聘网站的同年数据。
图一显示,海归期望工作企业和实际工作企业的对比情况。由上至下依次为:外企、合资企业、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私企、其他单位。蓝色代表期望,红色代表实际。
图二显示,海归群体归国工作后,对薪资的满意程度。由上至下依次为:远低于期望,略低于期望,接近期望,略高于期望,远高于期望。
图三显示,海归群体需要工作多久可以赚回留学成本。由上至下依次为:五年以上,四年,三年,两年,一年。
就数据反应的问题,分析原因,我的结论如下:
(一)部分海归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在求职时定位过高,一味追求高薪,想在短期内通过高薪赚回留学期间的经济支出。这种心态让他们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造成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部分海归,没有名校的学历背景,缺乏工作经验,自身能力和水平不够,却想获得高薪工作,这是不合理的。
(二)初回国,海归对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不了解,也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加上归国时间常与企业校招冲突,因此获得好的就业机会的难度增加。部分海归在留学时对专业的选择比较盲目,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这对其后期回国就业十分不利。很多人存在“为了留学而留学”的想法,而不考虑所学专业与市场的匹配度,这是有问题的。
(三)部分海归仍以过去的思维评判自己,觉得只要是海归,就理所当然地,应该获得比国内高校生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此在求职时常会遭遇尴尬。其次,国内很多企业对海外高等教育体制了解甚少,对海归眼高手低、不接地气的负面印象较深,在招聘时,反而更倾向于国内高校毕业的求职者。
针对海归就业,我有以下几条简单建议:
(一)海归就业,要善于利用自身优势。留学期间,学子离开国内亲朋的陪伴和帮助,大多练就了较强的独立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这是优于大部分国内同类高校生的。另外,留学经历拓宽了海归的眼界,其中的很多人都拥有较为国际化的视野。
(二)海外多元的教育背景,让学子处事风格更加灵活,这对其归国就业大有益处。在留学时,学子就要做好明确的职业规划,同时密切关注国内的就业信息。找工作往往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提早规划以及制定合理的目标。通过求职,海归能借机熟悉国内环境,了解相关领域的就业形势,更好地做出职业选择。
(三)面对竞争,海归求职者要学会如何凸显自己除语言以外的,开放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优势。海归择业,不应也不需受就业难度加大论调的影响而丧失信心。精准地找到自身价值和就业市场的契合点,才能增加求职成功的几率。
以上内容全部为个人拙见,不存在任何背景,完。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中国香港留学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