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错在扼杀天性!
教育一直是众人关心的话题。
正在读书的学子关心,因为他们身处“被教育”的江湖中,
他们在不断学习,不断前进,教育是成长的养料;
已经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成人关心更广阔的的见识让他们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想变得更优秀的迫切;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里写道:
“一个人老去的标志,绝不是老成稳重、沉默寡言,而是不肯再尝试,不肯再容许自己置身不熟悉的境地。”
曾经,我们是十万个为什么;后来,我们是一亿个相同的模样。
是什么摧毁了我们对世界的好奇、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
一口英伦腔的演讲者 Ken Robinson 分享过一个话题,关于“学校扼杀创造力”。
在全世界粉丝选出的最受欢迎的 25 个演讲中, Ken 的演讲排在第一位,是 TED 最受欢迎的演讲。
他提出了一个观点:
“现在的教育提倡的是,一个有奉献精神的老师能发现一个天才学生。
但我认为所有孩子都是伟大的天才,而我们却无情地扼杀了他们的才能。”
《 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
《学校扼杀创造力? 》
视频的开始, Ken Robinson 说,他对教育一直很感兴趣。
因为无论如何努力,谁都无法预知这个世界以后的样子,只有教育才能把人类带入无法掌握的未来。
所以,他想和大家谈一谈教育,以及他认为应该和文化知识同等重要的创造力。
Robinson 讲了两个故事,其中一个是除了绘画课从来不听讲的小女孩。
有一天,小女孩在教室后排画画,老师问她:“你在画什么?”
“我在画上帝。”
“可是没人知道上帝长什么样。”
她回答:“他们很快就会知道了。”
这就是孩子的特点: 愿意冒险。
对于未知的事物,孩子愿意去尝试。即使尝试的结果是错误的,他们也不惧怕。
当然,错误的尝试并不等同于创新。但如果没有试错,就不会创新。
如果不让孩子们做错误的尝试,等他们长大了,他们中的大多数就会丧失创新能力,并惧怕错误的尝试。
现在的教育体系不能容忍错误,这样的后果就是,慢慢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毕加索曾说过:“孩子们是天生的艺术家。”
而问题是,长大后他们是否还保有这份艺术感。
Robinson 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丧失了创造力,甚至可以说,是所受的教育让我们丧失了创造力。”
Robinson 的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是:
每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都存在相同的等级制度,排在最前面的是数学和语言,接下去是人文学科,艺术排在最后。
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这样,没有哪个国家天天安排舞蹈课,但却每天都安排数学课。
为什么舞蹈不能和数学一样重要?
因为注重培养学术能力的观点根植于教育体系之中。
而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教育体系最初建立时,出于工业化发展的需求,有两点基本原则:
第一, 对工作最实用的科目是最重要的,那些音乐、美术都成了没有用的“闲课”。
第二,学术能力成为衡量好学生的主要标准。
所有国家的公共教育都是一种按部就班的程序,最终目标是为了考入大学。
于是,许多很有天赋的、有创造力的学生被钝化。在成长的过程中,那些特长不受重视甚至还遭到蔑视。
全世界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文凭不再有含金量。
很多年前,有文凭就有工作。现在,很多孩子们有文凭却经常呆在家里打电脑游戏。
因为以前要学士学位的工作岗位,现在只需要硕士学位。
这就是学术学位的通货膨胀,这是整个教育体系坍塌的前兆,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反思当前评价好学生的标准。
要培养真正意义的好学生, Robinso 认为有三个原则:
第一,是多样化。大家认知世界的角度不同,每个人才是丰富多彩的。
第二,好学生应该是充满活力。
大脑发育具有关联性。不应该被分成几部分,应该把大脑看作一整套生产有价值的原创想法的工序。
这些原创想法来自互动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呆板的常规模式。
第三,要个性化,积极发现自己的个性化才能。
Gillian Lynne ,是一个有“多动症”的女孩儿,无法地坐着。
于是她发挥这个“才能”,最终成了一个有名的舞蹈家,还成立了一家舞蹈公司。
最后, Robinso 总结说,对于未来,唯一出路是贯彻一种新的人性化生态思想,也就是说重新定义人类能力的多样化。
如今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方式,就像人类开采地球的方式,以功利为目的。
这种方式对于未来将不再适用,那些按部就班的规则应该避开。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培养他们,全方位地培养孩子,这样他们才能面对未来的社会。
人类的进步,该是尊重各具特色人才的出现。
不该按照片面的理念,批量复制一模一样的下一代。
对于如何一个孩子该如何被教育,你有什么体会吗?
北京站
客服专线: 400-010-8000
服务专线: 400-010-8000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 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甲3号院B座
友情链接 · 中国香港留学
©2025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1003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474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90057号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将有专人与您联系。